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近視雷射] 自己為例-Randleman分數

Randleman 角膜膨出之危險分數 http://tinyurl.com/5bmknoye

我們以我的角膜數據來計算 (手術設計皆留下300殘餘基質層)

回顧 http://tinyurl.com/2mbd53zf

我超過30歲 且角膜厚度皆大於510 且修的度數等校球面低於8.0D 雙眼輕微ABT(asymmtric botie/不對襯領結)

risk score 算為一分

可以進行LASIK與PRK

後期因為飛秒製瓣的發展,其安全性也高過本研究時期(2008前)的LASIK

(回顧:家人的LASIK https://tinyurl.com/voffkfm)

(回顧: 飛秒與板層刀製瓣 https://royeye.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15.html)

(回顧: 飛秒的意義 https://royeye.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11.html)

[近視雷射] 術前角膜評估-海德堡OCT

此篇以我本人為例 解析術前角膜評估

前情提要:tinyurl.com/5bmknoye

下一篇會實際計算給各位看

大家也可以依此評估自己是否為圓錐角膜(KCN) 或是潛在圓錐角膜(FFKC)

先看右眼

下方四張圖 右上為前表面凸 右下為後表面凸 皆無突出

左上方為屈光力分布圖 的確有下方較陡 但是誤差僅0.7D 幾本上不太會是圓錐角膜

左下方為厚度分布圖 可以看到最薄處基本上在中心 沒有下移或任何偏移的現象

這張圖是左上方圖的重複

在以前只有topography(表面曲率)的檢查的時代 也就這麼一張可以看

可以得到asymmetric botie一張 但是依舊是上下相減低於1.5

也可以得到中央附近沒有任何一處大於47.2 基本上不太會有圓錐角膜或是潛在風險

這些是檢查的數字 可以再次確認上面圖表的數字

再來看左眼

右上為前表面凸 右下為後表面凸 皆無突出

左上方為屈光力分布圖 的確有下方較陡 但是誤差僅0.5D 幾本上不太會是圓錐角膜

這張圖是左上方圖的重複

在以前只有topography(表面曲率)的檢查的時代 也就這麼一張可以看

可以得到asymmetric botie一張 但是依舊是上下相減低於1.5

也可以得到中央附近沒有任何一處大於47.2 基本上不太會有圓錐角膜或是潛在風險

這些是檢查的數字 可以再次確認上面圖表的數字

透過這次的檢查

我也實際上去給各位證明

以自己來說 角膜頂點(統計上幾乎就是視軸)與瞳孔中心有一點點的差距

這個我們在手術時也會特別幫病人注意

手術要對的是視軸 而非瞳孔中央

我之前有整理相關的論文 有興趣可以回顧一下: tinyurl.com/yusaf9vy

[新創股市] 微型股之優勢 須排除垃圾股

本研究刊登於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29(3), September 2018, p479-509

題目為 Size matters, if you control your junk

連結:https://tinyurl.com/y3hzctrq

上方的紅色線是排除了垃圾股的小型股帶來的超額報酬

下方的藍色線則是去除了優質小型股(QMJ)的 超額報酬不明顯

中間的綠線則是收錄所有小型股

上方的是alpha 也就是在不同領域(sector)小型股可以拿到的超額報酬

下方的是beta 但是其實是負的

beta計算式: β值=Cov(X,M) / Var(M) Cov(X,M)是X與M的互變異數

也就是大盤漲的時候 小盤股平均是跌的;大盤跌的時候 小盤股平均是漲的

這個跟我們的認知有一點不一樣

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只會去關注個別的 出名的微型股 所以無法觀察到平均的現象

但是這篇論文也有許多違反散戶的直覺的部分

因為這是長期追蹤的結果

如果說打帶跑策略 例如說 賺個10%就跑 就無法套用到這個研究上

但是問題也是 我們真的可以預測大盤/小盤的走向嗎? 是跟擲硬幣一樣嗎?

其實是非常難的

[近視雷射] 我接受SMILE之度數變化

以下以真實驗光紙紀錄我實際接受SMILE的狀況

這是手術前十一天的未散瞳驗光 實際散瞳後 近視度數 右眼625左眼525

這是手術前十一天的真實眼壓 另外有做視神經掃描為近視變化

這是手術後隔天的真實未散瞳驗光

右眼零度 左眼雖為-100 實際上仍可能完全符合我預期之50-75度預留度數

這是術後第六天的真實未散瞳驗光

右眼25度 左眼50度 說真的是我覺得是還滿不錯的 一點點度數預防老花

這是術後將近一個月的真實未散瞳度數

右眼50度 左眼75度 說真的是我覺得是還滿不錯的 一點點度數預防老花

裸視視力 在不同的診所驗得 右眼1.0-1.5 左眼1.0-1.2

這張等於是兩個月左右的驗光

右眼25度 左眼75度 說真的是我覺得是還滿不錯的 一點點度數預防老花

裸視視力 依舊維持 右眼1.0-1.5 左眼1.0-1.2

近距離視力依舊維持J1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近視雷射] 五問回答:我為何接受SMILE

Q1 請問醫師為什麼想做近視雷射手術?

我要感謝我的三位大貴人,吳建良主任、張聰麒與張朝凱院長

他們術後屢屢滿意的病患 讓我確知手術相當安全

後兩位張院長接受屈光雷射的經驗 讓我相信眼科醫師也是可以接受手術的

我時常看到開完近視雷射的病人;幾乎大多數的人都有良好的視力;雖然不見得都是1.0或以上,但是看到大多數的病患都是滿意的。而且有遇過 許多開過十年二十年的病患回診,度數依舊是相當穩定。

我的小孩之前還小,會搶我的眼鏡,這個我覺得滿危險的。

還有幫病患開刀的時候,眼鏡有時會掉下來,已經消毒的雙手當然也無法扶正眼鏡。

開刀當然是有有一點風險,但是我希望由自己的體驗-親身走一遭,來讓我能更完好地為病患服務。

Q2 請問醫師手術前的度數? 醫師是怎麼選擇自己想做的度數?

我的度數散瞳後右眼625 散光75 左眼525 散光200

我在我的左眼預留了50-75度左右的近視,希望減緩到時候的老花。

Q3 聽說醫師您手術前就有乾眼的症狀? 術後症狀有什麼改變嗎?

我手術前若是有特別疲累與熬夜就會有乾眼的症狀,會需要點人工淚液與熱敷幫忙。

乾眼的部分,老實說是沒有更嚴重,甚至開完刀以後會比較注重減少用眼,反而乾眼的頻率有下降。

Q4 請問醫師為什麼選擇SMILE? 可以請醫師分享除了一般youtuber更為專業的內容嗎?

我想先回答的是,其實眼科醫師接受近視雷射的比例是不低的,據我所知就有超過十位以上的眼科醫師也有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只要做好術前評估,手術基本上是安全的,而且術後的視力大多是良好。

我認為比起每天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雷射手術沒有更加危險。

一般來說民眾比較容易知道的 是SMILE的傷口小、較不會乾眼、不會切斷神經、恢復速度快等等

專業的內容 以下的論文顯示SMILE還有以下的優點

根據Clin Ophthalmol. 2017 Sep 的文獻回顧,他們僅僅在世界上發現四個病患七隻眼睛有發生術後角膜膨出的現象,手術前就有較高的Randleman ectasia risk score,平均有四分。

根據J Refract Surg . 2019 Oct 來自德國的Marcus Blum團隊,聯絡了2008-9年接受SMILE的最早病患,56顆眼睛有回診。眼睛的狀態與術後六個月基本相同,16顆眼睛的視力更是進步了一到兩行, 近視回退度數回退之等效球面度數為 -0.35D。沒有任何一顆眼睛視力退步兩行。

根據 J Refract Surg . 2019 Oct的研究,SMILE的術後有效光區是比LASIK還大的。

根據PLoS One. 2016 Dec的統合分析,收集了五篇追蹤報告與一篇隨機對照實驗,對比了291隻接受SMILE的眼睛、277隻接受飛秒LASIK的眼睛。淚水測試(SIT)、淚滲透壓(TFO)兩組都沒差異。淚水蒸發時間(TBUT)、眼表層疾病指數(OSDI)則是SMILE較佳。兩組的TBUT/TFO在術後六個月都回到術前,但是在SIT/OSDI仍是SMILE較佳。

Q5 給想做屈光雷射手術的觀眾,有沒有一些提醒?

首先還是要提到,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雷射手術;如果您的度數不深,或是目前配戴眼鏡沒有任何不便與不適,其實繼續使用眼鏡也是相當OK的。

但是如果您有一些職業上的需要、雙眼視差大的困擾、配戴隱形眼鏡有一些狀況等等,的確近視雷射會是個好的選項。

若是不幸發現自己角膜厚度不足、或是其他的條件不符合,仍有植入型晶體可以考慮。

請務必找尋專業的醫療團隊為您服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視網膜] 中央漿液性病變的治療

本文參考且更新資訊自https://eyewiki.aao.org/Central_Serous_Chorioretinopathy

通常中央漿液性病變(中漿)在2-3個月退去,若是新發現的病變可以先觀察

但是若轉為慢性、復發、僅剩單眼視力的急性發作,則應跟病患討論治療

任何類型的類固醇藥物都考慮減量或停藥

急躁性格、幽門螺旋桿菌、高血壓在早期的研究都跟中漿有關;但是治療這些潛在疾病是否可以幫助積水退去的證據不足。

*礦物性皮質醇的結抗劑: Eplerenone, Spironolactone,

*5α還原酶阻隔劑 (5α-Reductase inhibitor)兼礦物性皮質醇的結抗劑:finasteride

*抗結核菌藥物兼加強類固醇代謝:Rifampin

*阿斯匹林,褪黑激素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與治療

*抗腎上腺素製劑:metipranolol, metoprolol (證據力較低)

*眼內注射血管內皮新生因子抑制劑(anti-VEGF):螢光攝影或光學共軛斷層血管攝影證實有脈絡膜新生血管者適用

*雷射光凝固手術:若有持續症狀大於數個月;須有螢光攝影定位,瞄準高螢光顯影之積水處或是RPE斷裂處,引發結痂

對於黃斑小凹以外的病灶,短期追蹤是有效的,但是長期安全性未知;因為雷射畢竟有破壞性

*光動力治療:利用對光敏感的verteporfin,破壞脈絡膜的微血管;副作用可能有脈絡膜缺血、RPE萎縮/斷裂、視網膜變薄、脈絡膜新生血管

2014年韓國的Bae團隊研究32位病患34隻眼睛,有長期的CSCR與視覺症狀;採取了"低光量的光動力治療(18隻眼)"對比"三個月連續注射抗血管內皮新生因子樂舒晴(ranibizumab)(16隻眼);若是積水持續則交替療法作為拯救治療"

一年後,起始治療中,低光量的光動力治療(18隻眼中的16隻眼)達到了積水退去、眼內藥物注射治療(18隻眼中的兩隻眼)達到了積水退去

一年之中,低光量的光動力治療(18隻眼中的2隻眼)需要轉換治療、眼內藥物注射治療(18隻眼中的11隻眼)需要轉換治療

六個月內,初始治療以採取"低光量的光動力治療"之中央網膜厚度(CRT)水腫減少 較佳;但是六個月後無統計差異

三個月內,初始治療以採取"低光量的光動力治療"之最佳矯正視力(BCVA)進步 較佳;但是三個月後無統計差異

在後續ICG造影追蹤高顯影病灶,低光量的光動力治療(18隻眼中的16隻眼)有明顯之改善,注射樂舒晴組別則皆無此結果

這34隻眼睛都沒有嚴重的後遺症

*門檻下-微脈衝雷射光凝固治療(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目標在於RPE細胞,但是不傷害脈絡膜,減少RPE細胞的細胞激素與發炎

可以針對黃斑部小凹的病灶治療

在2004年的隨機對照治療研究,Verma團隊顯示了810nm波長的雙極雷射優於514nm的綠光氬雷射(各收集15隻眼睛)

鞏膜切除術

2016年Venkatesh團隊發表了一個案例,39歲男性有短眼軸、增厚的鞏膜,接受了局部厚度鞏膜切除手術四個月後,積水退去

[一起健康] 風濕免疫沈明忠醫師分享

幫助家人朋友重返健康-這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分享我們的故事 ------------------------------------------- 1.避免二次中風、逆轉三高的鋼琴老師-麗施姐 https://tinyurl.com/2nynajvh ...